首批”春城计划“教学名师陈为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
2022/11/13 21:56:38

昆明市首批“春城计划”教学名师陈为工作室

工作总结(2020年度)

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陈为

首批“春城计划”教学名师陈为工作室于2020年4月成立并开展工作,按照“名师引领、同伴互助、任务驱动、乐教善研”的工作思路,以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为重点研究方向,以理论学习和实践研修相结合的模式,有计划、有重点地围绕学科教学和专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序列化的研究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阶段目标。下面从五个方面来总结工作室开展的工作:

一、学员培养 :做到有计划、有方案、建立制度、促进专业成长

1.组建团队

经所在学校或单位推荐,属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初审后,在全市范围内吸收正式学员17名,跟班学员8名,共25名学员。主要学员包括高级教师3人,中学一级教师15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8人,平均年龄为32.8岁。学员既是学习者、研究者,也是工作室建设与管理的参与者。通过工作室的培养,使他们成长为师德高尚、热爱教育事业而且有着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教学名师。    

2.建章立制

为确保工作室有计划、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工作室挂牌之初,按照市教体局有关要求,迅速制定了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学员培养方案、工作室年度工作计划、学员年度考核方案,建立学员成长业务档案等,为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工作室下设5个组:教学组、科研组、宣传组、资料组和后勤组,每个组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职责,组长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安排、监督落实具体工作。

3.名师引领

在课堂教学、教材研究、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等方面,主持人给予学员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员专业成长和素质提高,取得以下成绩:张璞被评为安宁市第二届“教学名师”和安宁市教育体育系统育人先锋;王德志荣获“盘龙区学科带头人”;厉鸥、贺德望、周芬荣获“五华区先进教育工作者”;陈光群荣获“红云园丁奖”、曾惟被评为西山区教坛新秀;陈光群、谢桂芳被评为(校级)“优秀师傅”;张瑞、周超等9人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或“优秀共产党员”。

宗洪宇《单音与和声》荣获昆明市教体局第八届互动课堂教学课例大赛一等奖;王婷婷的《维护国家安全》课例荣获南京师范大学数字化评价研究中心文科组一等奖;赵秀菊老师课例《生命可以永恒吗》张瑞的《走进老师》教学课件设计荣获“中国梦·全国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评选大赛”一等奖;厉鸥荣获昆明市教体局第八届互动课堂教学课例大赛二等奖;郑永焯荣获晋宁区教育体育系统课堂竞赛中学组二等奖等。

 

 

 

二、教育科研:发挥主持人的科研优势,指导学员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总结提炼教育教学成果和开展课题研究等   

1.课题研究

 目前,工作室的《深度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中的运用研究》已经分别申报了教育部重点课题和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为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在“活动教学”、“深度学习”等方面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经验。由陈为老师负责、厉鸥参与的《初中德育课程活动教学与实践》荣获云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名。今后,工作室继续在深度学习与学科教学融合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争取弥补云南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在此领域研究的空白。现在工作室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深耕课堂 专业成长》正申报第三届全国名师工作室创新发展成果奖。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处于急剧的发展、变化和趋向成熟的时期,是“拨节孕穗”的成长关键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为引导初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理性对待网红现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们开展了《网红现象对初中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对昆明市21所学校13239名初中生展开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全社会共同关注这一问题,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此外,主持人还指导谢桂芳参与《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的国家级课题研究;指导周超参与《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教育活动》的昆明市市级课题研究。

2.论文撰写

为提高学员的科研能力,工作室专门聘请了《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主编黄建炜、《云南教育》首席编辑晏祥辉、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理论研究室李庭辉主任为学员们做《如何撰写教科研论文》、《如何做课题研究》的相关讲座,促进学员的专业化发展。在本年度,工作室要求每一位学员撰写1篇教育教学论文,现已形成论文集,参与了2020年云南省教育科研论文评比。其中,陈为、王德志老师撰写的论文《让体验式学习真实发生》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年第11期上;陈为、厉鸥撰写的《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发表在云南省优秀期刊《云南教育》2020年第6期上;王婷婷的《初探深度学习对道德与法治课堂设问的要求》、张瑞的《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持续性教学评价的策略探究》和赵秀菊的《浅析教师促进学生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均荣获中国梦.全国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大赛一等奖等。此外,共有17人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荣获省级奖励。

3.理论提升

为提升学员的教科研理论素养,拓展学员的教育教学视野,工作室坚持专业阅读与拓展学习相结合,倡导个人阅读与团队交流相结合,工作室成员已经共读了《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等专业理论书籍,并进行了读书分享活动,为以后的课题研究打下了基础。

 

 

三、发挥辐射和引领作用

基于学员的工作实际,合理安排了工作室的学习活动时间,虽然工作室成立的时间只有6个多月,截止到11月11日,共开展了21次高品质的工作室研修活动,做到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撰写和发布了20期工作室活动纪实,引发省内外同行高度关注,扩大了名师工作室的社会影响。同时,工作室学员厉鸥和陈光群分别到贵州省黔东南州和曲靖市沾益区进行教师培训、教学交流。此外,还完成昆明市初中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培训和三次送课下乡任务,发挥了名师工作室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1.教学引领   

工作室充分发挥本室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优势,聚焦课堂教学,通过教材研究、教学设计、同课异构、送课下乡等主题或专题教研等活动,引领青年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引导学员积极上有担当的使命课、有教学主张的代表课、有研究价值的公开课、有底线的常态课。

主持人陈为老师一直担任云南省中小学“国培计划”学科培训专家,承担了省、市、区各级教育部门的多项教师培训及评委工作,承担了今年昆明市初中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示范性市培训任务,组织学员承担教材培训和上示范课,充分发挥了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本年度,为了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好教材,在昆明市初中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培训课程中,田佳灵、厉鸥分别进行七年级和八年级的教材培训;如何做好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教学设计,是当前中学思政课教学中面临的难题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陈为老师做了《学会设计教学的专题讲座》,王德志、王婷婷、陈光群、张天朋、陈炫、田佳灵、赵秀菊等6位学员进行全市网络直播线上教学设计交流;育人的主阵地在课堂,唯有深耕课堂,才能更好的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王德志、王婷婷、王泽强、陈炫等4位学员通过网络直播,进行了全市课堂教学的展示;张山、宗洪宇、王泽强、马芳雪4位学员进行同课异构。

陈为老师负责了、学员谢桂芳参与了2020年昆明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的命制,并由陈为老师进行了全市质量分析,从试题特点、学生答题情况及错误原因分析、教学建议方面,帮助教师们明确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教学与研究思路,为广大一线教师科学备考和改进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

 2.辐射作用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发挥名师工作室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帮助广大农村一线教师提高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组织和实施能力,我们完成了三次“送教下乡、送研到县”任务,共送涵盖七八九年级教学内容的10节现场课(王德志上3节、王婷婷2节、王泽强2节、田佳灵1节、陈光群1节、陈炫1节)、陈为主讲3个专题讲座。送课送研活动,切实引领农村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受到石林、晋宁和禄劝县教研室领导高度重视和承办学校的大力支持,学员老师的授课效果和主持人的专题讲座得到三个县农村教师的一致好评。

  四、经费使用

本工作室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和设备登记制度,工作经费接受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检查监督。工作室经费由昆明市教科院财务室合理代管,经费使用符合昆明市教体局有关管理办法,做到专款专用,10万元工作经费全部用于购买工作室开展工作所需的办公设备、和图书资料、外聘专家劳务费、送课下乡租车费、课题研究成果出版费等。今年,工作经费没有超支也没有剩余,做到合理开支使用。

    五、学校配合

今年工作室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离不开学员所在学校和主持人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昆明市教科院领导关心本工作室的发展,协助添置了必要的办公设备和提供了必要的办公条件。工作室学员的出勤率较高。

工作室自成立以来,秉承教育初心、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合作成长的基本理念,凝聚了群体智慧、立足于学员发展,致力于走出一条多元、特色、优质发展之路。今后,陈为名师工作室将继续以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为重点研究方向,有计划、有重点地围绕学科教学和专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开展序列化的研究工作,打造教科研新高地,帮助一线教师深入研究统编版教材,在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在课题研究中出成果,有效促进昆明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推动昆明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专业成长。

感谢指导!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