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春城计划”陈为名师工作室成员培养方案
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 陈为
(2020年5月制订)
一、指导思想
根据《昆明市名校长基地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昆教人〔2019〕8 号)的文件精神,在昆明市教体局的领导下,以提高“春城计划”教学名师核心团队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科研能力,发挥核心团队的辐射作用,以课例研究为载体,通过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建设一支有特色的高素质的初中思政课教师队伍,让名师工作室成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基地,成为名优教师成长的摇篮,成为从科研成果到实践运用的纽带,进而全面推进我市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改革。
二、培养目标
本工作室以“建设研修共同体,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定位,按照“名师引领、团队合作、主题研修、资源共享、教研相长、成果明显、形成特色”的工作思路,以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为重点研究方向,以理论学习和实践研修相结合的模式,有计划、有重点地围绕学科教学和专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序列化的研究工作。
同时,秉持带一支团队、搭一个平台、抓一些项目、出一批成果的总体目标,全体成员需要树立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同心协力,主动作为,开拓进取,努力建设成融科学性、实践性、研究性、辐射性为一体的研修团队,锻造出具有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的道德与法治领域优秀教师群体。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
1.建立规范的学员业务档案。学员业务档案包括:工作室的活动记录表、示范课、观摩课、专题讲座的具体情况,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开展课题研究、撰写学术论文、经验总结刊载以及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等。
2.针对学科教育教学的重点热点及难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教科研论文或出版专著。其中,主持人在任期内至少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2篇教育教学论文、经验总结或研究报告等;学员在任期内至少参加1项市级科研课题,在市级以上刊物至少发表1篇教学论文、经验总结或研究报告等。
3.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设计新颖有效的教学案例。每位学员每年在校内和工作室至少进行2次教学展示,每年承担1次市级公开课,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评比。
4.学员要加强理论研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或调研报告。工作室每个研修人员每学期至少研读1本教育教学专著,完成1篇读书笔记;每年度撰写并发表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每学期完成2篇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并完成教学实录;撰写教育案例、教育故事等3篇以上。三年内,每名研修人员争取有3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或市级以上刊物获奖或发表。
5.发挥工作室的辐射作用。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每年在市级及以上层面执教示范课、观摩课、专题学术讲座不少于2次。学员每年在校级、市级以上执教示范课、观摩课、专题学术讲座不少于2次。每年名师工作室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不少于3次。
四、培养模式
工作室自成立以来,秉承教育初心、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合作成长的基本理念,凝聚群体智慧、立足学员发展,致力于走出一条多元、特色、优质的发展道路,特采用“1-3-5”名师工作室研修模式,该模式聚焦1个中心,提升3个能力,落实6个环节,如下图所示:
“1-3-5”名师工作室研修模式
四、考核评价办法
1.每年度末进行一次考核评价,依照上述五项“培养内容与要求”,采取量化评分。根据各成员完成目标任务实际情况,先自评,学员互评,主持人再评。
2.工作室考核办法:实际得分=学员自评60%+学员互评10%+主持人评分30%,优秀学员按评分排名确定。
3.附考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