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政策和新课程标准已颁布的背景下,引导工作室全体教师乃至全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理解新课标、践行新课标,实现思政课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加强学科建设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是陈为名师工作室2023年的主要任务。为此,工作室在继续做好“五个一”(讲好一节公开课、读一本好书、写好一篇文章、做好一个专题讲座和做好一个小课题研究)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将围绕新课程标准要求、从教学设计与实践、教学方法与创新、考试命题与评价等多个维度开展课堂改革探索与实践,引领学科高水平发展,促进学员教师们紧跟课改步伐,不断提高专业素质,有效发挥名师工作室引领、示范作用。今年,陈为工作室拟开展以下重点工作:
一、在专题研究方面:加强对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课程内容的衔接,凸显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时代性。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要求,通过专题研究,引领广大一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育主题,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以单元或课时为单位,呈现新颖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有效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形成典型的教学研究案例。为此,将在2月份开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和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如何撰写优秀
教学案例的全市专题研讨活动。
二、在考试研究方面:加强对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研究,促进思政课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1.针对2023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变化与要求,将开展2023年昆明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备考系列研究工作:如在2月,组织开展不同学校初三年级复习备考经验交流;3月为全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解读2023年考试说明并提出复习备考建议;完成2023年昆明市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监测命题工作。模拟测试后,在4月进行昆明市学业水平考试监测质量分析,提高一线教师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同时,在4月、5月围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等课程内容,引导全市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进行专题复习,并指导学员教师细化专题内容,进行15节复习课的设计与展示。
2.结合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实际,开展4次送课送研昆21中、嵩阳一中,共送12节复习课。(3月1次、4月2次、5月1次)
3.组织学员参与完成2023年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考试阅卷工作。(6月)
4.撰写2023年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考试质量分析报告。(7-8月)
5.在全市进行2023年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考试质量反馈,并提出2024年复习备考的教学建议。(9月)
三、在教学研究方面:围绕践行新课标,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单元教学、议题式等新教学方式
1.1月-2月,利用寒假通过线上集体磨课,主持人指导全体学员老师完成七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九年级上册共12个教学单元课件设计及内容撰写。
2.3月-7月,利用公开课、示范课,主持人指导全体学员老师完成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下册共12个教学单元课件设计及内容撰写。
3.4月-5月,开展探索指向深度学习的七、八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交流。内容和参与教师分别为:
七年级第一单元:谢桂芳、井瑞琪、陈利祥
第二单元:杨莉、杨菊芬、付安娜
第三单元:张瑞、张天朋、赵秀菊
第四单元:周超、宗洪宇、杨静
八年级第一单元:张璞、郑永焯、胡芬、李楠、付欣
第二单元:井瑞琪、宋红婷、何小粉
第三单元:贺德望、刘璐、施秀琼、冯君
第四单元:王泽强、田佳灵、马芳雪、余兴梅、陈娅玲
4.4月-5月,开展探索2023年云南省初中学业考试的的九年级专题复习。内容和参与教师分别为:
专题一:《法治教育》(陈光群、王泽强、刘璐、陈炫、杨璐、王婷婷)
专题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王德志、董志卿)
专题三:《革命传统教育》(曾惟 杨荣虎)
专题四:《国情教育》(厉鸥 施秀琼)
专题五:《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高精标 蒋俊丽)
5.10月,开展基于新课标的创新教学设计展示活动。
6.11月,围绕新课标学习,聘请北京和陕西等省外教学名师进行专题培训。
7.在11月-12月,围绕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设计,完成其他教学研究任务。
四、在示范和辐射方面:积极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作用,开展常态化结对帮扶工作。
工作室继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体备课、联合教研、同课异构和开展课题研究等,提高昆明市第二十一中学、嵩明县嵩阳一中两所结对帮扶学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教科研水平。将在3月-5月,开展4次送课送研到昆21中、嵩阳一中,共送12节复习课。此外,在9月-11月将带领学员送课到昆明市其他薄弱县区以及市外帮扶乡镇磨憨中学。
五、在理论学习方面:围绕学习新课标,采用线上线下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增强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组织全体学员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道德与法治》《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思想政治课教学》等理论书籍,提升学员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
2.借助中国教研网等网络学习平台,学习省内外专家学者关于新课标、新课改的解读专题讲座,观摩学习全国名师优质课堂教学。
3.开展读书分享会,撰写读书体会,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读书心得。
4.组织部分正式学员参加北师大哲学学院或《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组织的暑假培训。
六、在教育科研方面: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旨在引领教师提高科研水平和专业素养。
1.1月-2月,主持人要求全体学员老师在寒假完成1篇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
2.1月-2月,主持人要求全体学员老师完成陈为老师主持的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第一批重点课题《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单元教学案例的撰写。
3.3月--5月,主持人与全体学员继续完成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
4.3月-5月,主持人指导工作室学员张璞老师加强对其负责的《沉浸式教学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的实践研究》昆明市小课题的研究。
5.3月-5月,主持人指导工作室学员余兴梅老师加强对其负责的《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昆明市小课题的研究。
6.7月-8月,主持人要求全体学员利用暑假完成1篇优质论文,并指导学员积极向各大优秀期刊投稿。
7.7月-8月,完成市级重点课题成果之一《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设计》的初稿审定。
8.11月-12月,主持人和骨干学员准备市级重点课题结题,撰写结题报告和成果报告。
七、在思政课一体化研究方面: 积极学习研究初、高中单元教学、高考命题策略,拓展教师的教学视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今年,工作室要组织全体学员线上参加教研网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课例全国展示直播活动,观摩学习优秀单元教学课例。组织全体学员线上参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多部门联合主办的“同课异构·协同共研”集体备课会,学习全国优秀单元教学设计案例。此外,还要加强与省内高校、省市不同学段名师工作室的联系,共同开展思政课一体化的研究。
八、加强团队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
2月和8月,组织开展好工作室新学期的第一课。7月,开展庆祝工作室成立3周年团建活动,增强工作室全体学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凝聚力。
此外,工作室还要认真完成市教体局、市教科院安排的各项工作和工作室的其他相关工作。
首批“春城计划”教学名师陈为工作室
2023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