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送教 引领成长
2023/2/25 23:10:49

为了更好地发挥五华区学前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应寻甸县教育体育局的邀请,五华区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学前教研室主任刘智菁老师带领五华区骨干教师团队、“春城计划”刘智菁教学名师工作室成员一行8人,于2023年2月25日到寻甸县进行送教下乡活动,为寻甸县500多名幼儿教师带去了社会领域优质教学示范活动及班本课程专题讲座、班本课程案例分享。

一、送教交流,促进提高

上午的活动中,来自昆明市第二幼儿园的尹俊熙老师和五华区市政府机关三幼的朱熹敏老师为全县老师带来了精彩的社会活动。

尹老师展示的大班社会《昆明小花娃》,以孩子们身边常见的玉兰、山茶和蓝花楹等具有昆明地域代表性鲜花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感受“世界花园、春城花都”的魅力,激发幼儿爱昆明、爱家乡的自豪感。

    

朱老师以绘本《好消息、坏消息》中小兔和小老鼠面对坏消息的不同态度导入活动,在社会教育中融入儿童哲学思想,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了解事物的两面性,用积极的态度将坏消息变成好消息,乐观地面对身边所发生的事。寻甸县幼儿园的刘萍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我为洋芋做代言》社会活动,以寻甸本土特色的洋芋为切入点,引导幼儿了解并介绍家乡的洋芋,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后,刘智菁老师进行了深度点评。肯定了三个教学活动,认为《昆明小花娃》《我为洋芋做代言》能从孩子身边的事物入手,充分挖掘适宜幼儿感知、探索的具有教育价值的本土文化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激发起幼儿爱家乡情感;《好消息坏消息》则将儿童哲学和社会领域教学有机融合,引导幼儿思考问题的两面性,在师幼有效互动中发展了幼儿的哲学思维。刘老师指出,社会活动中文化认知是基础、情感体验是核心、主动参与是目标;并强调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选材要适宜,应体现儿童性,选择的文化符号要具有代表性和体验性,应注重为幼儿提供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机会;同时指出上好一个活动要小中见大、避免说教。在刘老师的精彩点评和专业引领中让教师们对社会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班本课程分享,聚力专业成长

下午的活动中,五华区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张俊华老师做了《儿童视角下的班本课程》专题讲座,从老师们对班本课程建设的困惑出发,生动讲解了“什么是班本课程”“为什么要做班本课程”“如何做好班本课程”,深入解析了班本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从儿童的兴趣出发,贴近儿童的生活,班本课程推进中要尊重儿童,赋权儿童,支持儿童深度学习。帮助教师提升了“儿童视角”下课程建设与实施的专业能力。

随后,来自五华区辖区幼儿园的四位老师结合马赛克方法实践与运用进行了班本课程案例分享交流。

昆明市五华区第一幼儿园的曾露老师为大家分享的《红嘴鸥来了》关注幼儿的生活,捕捉幼儿感兴趣的事件,发现其蕴藏的教育价值,将儿童需要和兴趣与课程资源相关联,灵活采用马赛克方法的不同工具了解儿童对红嘴鸥的已有经验,将马赛克方法运用于课程实施过程中,为儿童自主探究红嘴鸥提供支架,促进儿童发展。昆明市第七幼儿园郭黎老师分享了云南省课题《基于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幼儿园德育实践研究》主题“民间艺术放光彩”下的班本课程案例《探秘瓦猫》,老师与孩子们运用马赛克的多元方法,欣赏了解瓦猫,体验昆明本土民间艺术的魅力和丰富内涵,萌发幼儿对家乡艺术形式的兴趣,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昆明市五华区明德幼儿园忽雪萍老师分享的《红色经典记心间——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班本课程案例,利用马赛克方法支持儿童自由“发声”,从儿童视角出发挖掘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师幼互动的探索中丰富幼儿对“聂耳和国歌”的认知经验,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红色基因的种子,萌发初步爱国热情。昆明市第二幼儿园的刘殊含老师分享的《神奇的小鸡孵化》班本课程从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通过亲子调查、对话交流、儿童会议等多种方式将课程引向深入,支持儿童主动探究,实现儿童的深度学习。

最后,刘智菁老师结合老师们的案例分享做了《倾听幼儿——马赛克方法》专题讲座,从“观赏马赛克图画”启迪老师们思考从全局和整体看幼儿教育;讲解了马赛克方法的理念和运用方法,指出马赛克方法不仅注重儿童立场也关注教师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它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法,强调教师应关注儿童的多元表征,支持儿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儿童发展。